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論文選登:談培養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中翻英翻譯生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並以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知識。就英語學習而言,初學者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學習興趣也隨之降低。作為教師,就要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幫助學生在認知領域裡學會動腦,傳授可供思考的知識,避免死記硬背,進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我國著名作家巴金也說:“孩子成功教論文翻譯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那麼,到底要培養他們哪些習慣呢?歸納起來就是聽、說、讀、寫習慣的培養。

  第一,培養聽的習慣。眾所周知,“聽”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學習英語使用最廣泛的手段之一。現實生活中很多現像也說明聽力差的人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因此,從七年級開始就狠抓學生聽力訓練,並利用課間休論文修改息時間安排10分鐘左右的英語廣播,創造外語學習氣氛。廣播節目內容可以有故事、新聞、歌曲、繞口令、童謠、小詩、朗誦、演講等等。並組建聽力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那些難易度適當、趣味性強的材料,錄制成磁帶,在課間休息時間播放。這樣通過經常練習,學生聽力有了提高,單詞也記得多了,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二,培養說和朗讀的習慣。對我國學生來說,因為他們缺少學習英語的環境,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產生一種不願積極參與的心理障礙。要排除這種心理障礙,只有認真訓練學生的說和朗讀的習慣。學習語言的方法有很多種,讀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一個兩三歲的小孩,他雖然寫不出幾個字,但他能基本掌握語言的表達能力,比較自由地交流。這就是說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每天堅持不懈地朗讀英語,就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另外,大量的、准確的朗讀能夠促進聽力、口語和語感的進一步完善,而廣泛的朗讀更能充分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每次上課時,都要安排學生朗讀,對有些課文,學生最好能背能默寫。課外活動可組織“英語會話角”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隨意交談,表達自己的見解。

  第三、培養寫作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英語學習必須以聽和讀為前提,在讀和說的基礎上進行培養和提高。但要真正掌握英語,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僅靠聽和讀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通過寫來檢驗和促進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的形成。在入門階段,書寫教學要嚴格要求,培養學生正確熟練地書寫字母、單詞或句子的能力,注意大小寫和標點符號等書寫格式,書面造句、回答問題、看圖寫話、寫信、寫日記等,都有助於培養學生寫的能力。寫的訓練能促進聽說讀的能力,它還可以與聽、說、讀的訓練結合起來。例如聽寫、縮寫課文、寫等等。在我國以往的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可謂是人所共知的現像,而英文論文這些年來隨著聽、說不斷受到重視,筆頭工夫,尤其是寫作成了學生的難題。所以從七年級第一學期起,就特別重視寫作能力的訓練,每天都要學生寫幾句話。如根據Danny的一天,寫出自己一天的計劃,到了九年級要求學生寫日記,教師要經常批閱,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多訓練寫作練習,讓學生在寫作中體會到快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